目前分類:電影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FB_IMG_1507913477248.jpg

從電影聊歷史 : 阿爾及利亞獨立 .60年代動盪的法國. 暗殺戴高樂.以及 OAS極右派恐怖主義.

 

阿爾及利亞,一個位於非洲的國家。在1830年被法國佔領,1834年成為法國屬地,在1954年開始有著許多獨立的聲音並開始抗爭。

1956年時,法國已經投入高達40萬法軍對抗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軍,

長期的對抗以及過多的人投入戰爭,死傷慘重。

 

法國於1962年3月18日同意阿爾及利亞獨立公投,同年7月3日同意阿爾及利亞獨立。

 

1962年8月 , 許多右翼份子開始認為 , 戴高樂總統讓阿爾及利亞獨立是叛國的行為

他必須為這個行為付出代價.

而這些右翼份子大多都是軍人. 他們為了報復. 決定暗殺戴高樂總統

並組成地下組織 , 自稱社會主義阿爾及利亞 「秘密軍隊組織」OAS 

( Secret Army Organization, OAS)

也是我們俗稱的,恐怖分子。

 

OAS 如同德國極左派恐怖分子紅軍旅 RAF (Rote Armee Fraktion) 般,發動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攻擊,讓60年代的法國動盪不安。

也有著跟RAF相同的命運,他們在法國境內因為許多攻擊中成員不斷被擊斃,勢力逐漸瓦解。

 

但不同的是,OAS不止發動攻擊,他們本身就是針對戴高樂而來, 他們有著一個天大的計畫 : 刺殺戴高樂。

 

而因為組織的不斷敗退,計畫始終沒有成功。

 

OAS的這段故事出現在英國作家福賽思( Frederick Forsyth)的小說 :

"Day Of The Jackal" 豺狼之日。

並在1973年被改編成同名電影上映。

 

電影Day Of The Jackal 與 德國紅軍旅的電影"赤色風暴"不同的在於 ,赤色風暴詳細描繪了紅軍旅的始末與興衰,宛如一段恐怖分子的歷史。

而豺狼之日則描繪於OAS如何計畫暗殺戴高樂的故事。

 

電影描述在阿爾及利亞獨立的次年,1963年6月15日, 流亡在國外的OAS組織中的馬爾克·羅丹上校等人,在維也納的一家旅館裡計畫刺殺戴高樂,

決定用50萬美金僱用一名英國籍的職業殺手,豺狼 "Jackal"

來完成這項任務。

 

而60年代的法國因為OAS的肆虐發生許多搶案,法國司法警察署刑警大隊長,莫里斯·布維 受命偵破這些搶劫案件,並弄清這些搶劫案件的背後是否有重大陰謀。

且法國情治單位也逐漸收到暗殺戴高樂的消息。

展開了一場保護總統,追查殺手,以及對抗OAS的計畫。

 

故事的發展從1963年6月15日開始,一直到同年的8月25日為止,

8月25日為法國解放紀念日。

當天,戴高樂將在全國人民面前發表演說,這也是豺狼歷經許多波折後,最後所決定的暗殺時機。

 

當日,豺狼開了第一槍,不過我們都知道戴高樂一直活的好好的,

所以想當然爾,他的第二槍沒有成功。

計畫失敗了。

 

至於豺狼的下場以及整個故事發展的過程為何呢? 就請大家自行去看電影了。

 

片中飾演豺狼的FOX表現非常出色,完美的詮釋出了一位冷靜沉著的殺手,而整部片在氣氛的營造上也非常的好,讓人不時有著緊湊的壓迫感。

片中警察與恐怖分子鬥智捉拿對方的劇情也非常引人入勝,

尤其豺狼這要角的表現上。

且在槍戰場面上,充滿真實感與極具震撼力。

 

有著現在許多電影用動畫後製完全不同的感覺。

 

除了電影演出的這段暗殺故事,在文獻記載中,戴高樂確實受到了十幾次的暗殺。

 

比較有名的在於OAS成立的前一年,

1961年9月8日,當是戴高樂將從巴黎前往位於科隆貝萊的別墅中,在經過的道路上因為一個炸彈引爆器故障,並沒有引爆九頓的炸彈,燒起一些火焰。

並沒有成功暗殺戴高樂,他甚至下車查看情況,日後還笑稱 : 這是一個粗糙的暗殺行動。

當年也同為極端右翼分子所計畫。

 

而電影與小說的真實性多寡為何呢?

我並不清楚,但其實也不太重要了,

能享受一部好電影帶來的驚悚刺激,不就是很棒視覺享受嘛。

能在電影中學到些許歷史以及知識也是很不錯的收穫,不是嗎。

這才正是電影教我們的事。

 

一部精彩的政治暗殺電影,金獎導演佛烈辛尼曼執導 :1973年 

 The Day Of The Jackal "豺狼之日"

 

………………

 

對了,至於戴高樂呢?

他本身是軍人出身的政治家,參與過二戰,也打過兩場大戰役。

在某個程度的思想上,很軍事,很軍政府,也帶著鐵腕作風,

他的思想故稱為有名的戴高樂主義。

何謂戴高樂主義?

我簡單的帶過,

戴高樂主義即為法國二戰後戴高樂所以提出的全新法國外交政策。

是法西斯主義,主張民族思想,群體思想與獨立思想。

並反民族投降主義。

讓法國成為可在世界大國中佔有地位的強國。

並強調一個國家的強盛必須在經濟,軍事,外交上不能過度依賴他國。

須有自己獨自的發展運作與影響力。

 

比如 :

獨立的國防 : 獨立研發武器,即使自產設備不如他國也必須維持不會受他國影響。

 

獨立的外交 :任何型態都保持中立態度,避免被民粹與對立影響。

如同美蘇冷戰時期完全不表態立場。

 

獨立的歐洲觀 :促成歐盟的結合建立強大的群體。

 

這樣的概念法國一直沿用著,雖然現在的政策上已經偏離了原本的思想許多 ,但如同馬克宏曾發表的演說 : 我就是戴高樂,我就是共和國。

 

因為象徵著過去戴高樂主義帶領著法國如何在二戰後強大。

也如同歐洲的著名外交格言 : 當法國感冒的時候,全歐洲都一起打噴嚏。

 

戴高樂主義到底還在法國佔有多少呢?後面的人能完全走出自己新的理念嗎?

政治實在是太複雜了,

我覺得小市民還是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好,

更何況是遠在另一邊的法國呢。

 

與其問法國未來的走向會是如何呢?

對我來說,期待法國電影會更實際吧。

文章標籤

Phevos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B_IMG_1501730682810.jpg

這並不是影史極大突破的創舉,但整部片90分鐘裡:只有兩名演員,從頭到尾只有一個試鏡的場景,妳能想像這樣的電影能帶來什麼?
羅曼波蘭斯基帶來的,我不能說畫面是絕美,也不能說是手法的震撼,因為這很主觀,但絕對是大師的文藝。電影與表演藝術的傑作。

怪不得當時有人說 :坎城這部片一出現,所有的電影只能淪為配角了。

穿裘皮(皮草)的維納斯:
"愛與被愛是多麼的幸福,但更美的力量是這吞噬我的折磨。
這女人的吻讓我成為了她的玩物,成她悲慘的奴隸,她的僕從,她的腳凳。
啊!我的女神!我的暴君!
我那 穿著裘皮的維納斯。"

這首詩詞,裡面帶著情色,凌虐,與女性崇拜,大破了男性主義的神話。

 維納斯即是美人,美到讓人神魂顛倒的女神。何謂穿著裘皮的維納斯? 即是女神一絲不掛優美的躺在沙發上,僅披著裘皮,美到令人難忘,美到傾國傾城。

這部片我不知道改如何去寫,因為它著實讓我的思緒混亂,看的過程認不出是現實還是虛構,腳色是投入還是抽離。

故事內容看似簡單,女主角向男主角試鏡,一同排演一部改編自"穿著裘皮的維納斯"的作品,就這樣90分鐘的電影。
事實上,留給觀眾的衝擊是無所不在的。

一開始,淋著雨一身狼狽又滿口粗話的女主角進入戲院,說明自己是前來試鏡。
男主角看他的樣貌打扮以及舉手頭足根本不夠格演出維納斯一角,但就在女主角不斷強迫性的哀求與無奈下,男主角答應了試鏡。

一開始,女主角說明自己是名演員,她只有翻過幾頁"穿著裘皮的維納斯,為了是來試鏡。
除了一開始那粗俗的表現以及談論到故事在奧匈帝國時,
她說 : "奧匈帝國在哪裡?"
看了關於書的介紹直說 : "這根本是情色小說吧!"
"裡面是SM吧"
許多沒知識水平的言論不斷惹惱男主角。
甚至讓女主角顯得喜感。
但弔詭的是, 她居然有完整的劇本。
對於劇本的來由,只是以經紀人給的帶過。

而試鏡開始後,女主角有著脫胎換骨的表現,說的每一句話,每個一肢體動作,是那麼的唯美,宛如維納斯。 男主角著實的被驚艷了。

但如果妳以為這就是單純一個粗俗女完美演出取得腳色的故事,那就大錯特錯了,故事 現在才真正要開始。

戲中的故事三段重疊同步進,哪三段呢?
1. 穿著裘皮的維納斯 原著 : 男女主角口述內容帶來故事。
2.男主角所執導的改編戲劇: 男女主角試鏡排練演出故事。
3.男女主角他們身份,導演與演員,戲中腳色的故事: 當結束談論原著,停止試鏡後,剩下的時間就是他們的故事。

妳很難想像著三段故事如何同步重疊進行嗎,那就是這部片所帶給你的:真實與虛幻完全無法抽離的感受。 完美契合到,已經分不清楚 ,他們是在演排練戲中的腳色,還是自己本身的思想了。

而從幾個觀點來看

這是文藝與情色還是真實內心的解放:

"Nothing is more sensual than pain. Nothing is more exciting than degradation. 
没有什麼比疼痛更能刺激感官。没有什麼比堕落更刺激。"

許多有著性欲虐待式象徵的台詞與表現
不斷的觸碰這男主角的內心,或者是許多人渴望 ,是否是因為人們都太過壓抑呢? 內心是尋求解放的呢?

第二個觀點,男女主義的對抗:
女主角對於許多台詞非常敏感,只要是認為過於男性主義 ,貶低女性,就會立馬抽離維納斯變成粗魯的樣貌,和男主角爭辯。
情緒變換快到讓人措手不及。上一秒還是優雅,下一秒立刻反駁,讓人一時無法轉換。
而停止排演戲劇中間他們彼此談論自己的生活時,卻又引導男主角發現於自己與戲中腳色有幾分相似,漸漸的,男主角甚至被喚出那心的自己,也搞不清女主角真實的本質在哪裡。

搞到最後,讓我都不知道他們到底是演戲還是現實 甚至不知道他們是誰了。

第三個觀點,女權主義的勝利:
在試鏡前,男主角是高高在上的導演,女主角是苦苦哀求試鏡的演員,權利高低非常明顯。
男尊女卑。

而穿著裘皮的維納斯,本當是女性崇拜,男子甘願為她奴隸,而後又轉為她向男子低頭。
所以一開始,男主角飾演劇中男主角與女主角對戲時,都是主控權的要求她如何表現,但神奇的是,隨著排演下去,女主角越來越迷人,宛如真正的維納斯。迷的男主角神魂顛倒。

漸漸的,主控權被女主角拿走了,她開始控制男主角,要他如何演戲,要他繼續排演下去°
在停止排練後的空檔,如何讓他掛掉未婚妻的電話 與她相處。甚至最後。
當維納斯要與男子低頭的戲份要來時,
她讓腳色互換了,她讓男主角飾演維納斯,自己則飾演男子。
女主角,一開始粗俗狼狽的女人,一個弱者,屈服於男人下,竟一步一步的吞噬男主角的權利,
所有的主控權 ,全部被奪走了,男性主義消失殆盡。
女主角她不只是演員,她並不粗俗,了解書中的每一個段落與思想,了解詩詞與文學,有完整的劇本,有這部戲需要的所有服裝,她了解男人,甚至了解男主角的任何事,她到最後的背景都是個謎。

最後只留下男主角一人被綁在劇院的柱子上,孤單的失魂的結束。

只留下最後的字幕 :
萬能的上帝懲罰他,將他交到一個女人的手中 
ll Signore onnipotente lo colpì e lo mise nelle mani di una Donna 
………………

看這這部電影,看著看著,也被女主角試鏡的樣子迷住了,覺得她好美,幾次看似勾引,看似要接觸,要親吻,都沒有發生甚至被拉回真實 ,
女主角不只玩弄著男主角,更掌控住觀眾。

羅曼波蘭斯基,當代電影大師真的當之無愧,拍了幾年比較迎合市場口味的作品後終於又回來了!

而有許多人說,片中的男主角 馬修亞馬西 是年輕時波蘭斯基的象徵。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總之,千萬不能錯過這一部大師的作品:
情慾維納斯 / 穿著裘皮的維納斯 
La Vénus à la fourrure / Venus is Fur

文章標籤

Phevos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B_IMG_1501671753137.jpg1706676269

"不瘋魔不成活" 
"要想人前顯貴,您必定得人後受罪"
 
現實中,他喜歡蘭花,因為蘭花的壽命最長。
他說 : 
"可以說我如果喜歡上對方的話,就會對對方期待很多,結果就會失望,我就是害怕這種失望。更何況我已經四十二歲了,已經到了喜歡一個人的年齡限度了。"
他是 "哥哥"- 張國榮
 
"說好了一輩子就是一輩子,少一天少一個時辰少一分少一秒都不算一輩子。"
如果您說段小樓是假霸王,那他就是真虞姬 - 程蝶依
 
想發這篇文並不是想特別要介紹什麼  只是因為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在夢裡,我和一名素未謀面的女士,她烏黑長髮飄逸,她雪白肌膚透紅,她嫣然一笑,
我與她一起看了場戲, 楚霸王與虞姬。
 
想起陳凱歌 ,這位中國第五代導演,一部被譽為中國文革後最偉大的電影 : 霸王別姬。 
 
在片中,能看到了中國的近代史:
從清末到明初,
從對日抗戰到國共分裂,紅衛兵,文革批鬥與四人幫。中國的劇變與京戲的興衰。
 
也能感受程蝶依一角色的傳神:
小豆子,從小被送去唱戲,從小唱的就是虞姬,他是男兒郎,卻唱女兒身。大了,小豆子唱紅了虞姬,成了名角程蝶依,卻分辨不出他真實的自己,分辨不出他的內心是小豆子還是虞姬。
愛上了一輩子的楚霸王
 
張國榮詮釋的虞姬 :
如同片中葛優飾演一角所說的:
"有那麼一二刻,袁某也恍惚起來,以為虞姬轉世再現啦!"
 
戲中的那句
 "您說這虞姬她怎麼演,她都有一死不是?"
 
最後,程蝶依用自己送給段小樓的寶劍自刎。
他不用再為情所困了,他不用在辨別他自己的內心了,那一刻就是虞姬,而他,永遠都是虞姬。
 
張國榮詮釋的虞姬,最後的結局貌似他的人生。
但真正相同的是,人們都為他喝采,為他著迷,為他瘋狂。
不只是曾經,而是到至今- 自始至終皆是。
 
你們看過霸王別姬嗎? 沒看過沒關係,在看的過程記得,我們皆是假霸王,感受戲中的真虞姬。
文章標籤

Phevos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B_IMG_1501671633167.jpg254289921

1980年5月,卡斯楚開放馬利爾港,表面上讓古巴人赴美探親,72小時內,三千艘美國船赴古巴,當船開離古巴時,卡斯楚強迫船主載走古巴的囚犯。
12萬五千名難民裡,二萬五千人有犯罪紀錄。
 
"The ones that won't adaptto the effort and heroism of a revolution... We don't want them!
 We don't want them !" - Fidel Castro
如果他們不願意適應革命與英雄(共產)主義,那我們就不要他們!我們不需要他們!"
-古巴革命領袖.狂人:斐代爾.卡斯楚
 
在美國的電影史裡,出現了一個這樣歷史背景刻劃下的經典人物 :Tony Montana
一個擁抱美國夢的全新角色.
 
"I kill a Communist for fun , but for a green card.
 I gonna carve him up real mice. " - Tony Montana 
 我殺共產黨只是樂趣,但為了那張綠卡,我會把他們碎屍萬段" - 東尼蒙大拿
 
這部電影在80年代當時震撼了世界影壇, 
在山姆·畢京柏 之後 以及 昆汀·塔倫提諾 之前 
這部電影帶來了全新的暴力美學. 
也展現了美國80年代的浮華樣貌. (從服裝到生活)
它出現了世界影史中的第一把:
"M16A1自動步槍加上M203榴彈發射器"
出現了大量的毒品,吸毒,以及不雅畫面.
而因為沒文化水平難民的角色設定 ,三五句台詞就充斥的髒話,更讓這部作品片中共出現了197次的FUCK.
 
雖然說80年代的美國以及世界電影正在揮別過去,正轉向商業化時代.不論是電影及戲劇本身,劇本,服裝,音樂等全面前衛化,流行化的時代.
Scarface仍然震撼了全球觀眾的視覺神經.
...
如果你要我選出艾爾帕西諾,演出的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歡的角色,以及影史反派中我最愛的人物.
那皆會是同一人, 
Scarface的Tony Montana
沒錯,不會是教父的小兒子"麥可柯里昂" .
而是這位古巴難民Tony Montana
.
"I'm Tony Montana" 我是東尼蒙大拿 ,一個坐在拘留室的地痞小子用這句話開頭,當警察問他你在哪裡學會英文時
他說 : 我從美國電影學來的,我知道我總有一天會來到美國.
 
投奔自由的美國夢.
 
艾爾帕西諾演活了一位脫離古巴共產社會來到美國擁抱資本主義的政治難民,一個地痞混混到了資本主義世界裡面.
接受到了強烈的衝擊.
那一天工作10幾個小時卻沒半毛薪水的生活已經過去了.
他感受到了一個理論 :
在這個國家裡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首先要得到金錢,當你得到錢你就會有權利,
擁有了權利你就能得到女人.
"我要得到錢,更多的錢."
 
對於貧困許久的難民來說,擁抱資本主義後的生活只存在著一個結果, 那就是成功,
如同一開始提到的那段台詞:
"I kill a Communist for fun , but for a green card.
 I gonna carve him up real mice. "
 我殺共產黨只是樂趣,但為了那張綠卡,我會把他們碎屍萬段"
 
在片中,能見識到了艾爾帕西諾出神入化的演技,
他是如何為了更大的權利,為了奪走心愛的女人,不惜殺掉提拔他的老大, 為了自己的妹妹,不惜殺掉一路奮鬥的好友.
一個小伙子如何耍狠,如何採著別人的屍體一路爬.
一路到壟斷毒品市場的大毒梟.
 
充斥著大量的暴力更顯現出了艾爾詮釋的凶狠.
 
在片中,你可以看到他如何發跡,如何在資本主義社會做生意,如何成功
在這個自由的國度,任何成功都有可能,
就像這位一貧如洗的政治難民在美國成為了霸主,
拉攏了哥倫比亞毒梟,壟斷了市場.
建立了他的王國.
直到最後因為許多的失算,事業下坡,樹立過多敵人和錯估的情勢等等,
讓他遭到哥倫比亞幫派聯合狙殺滅門.
 
而片尾那段哥倫比亞毒梟殺入Tony豪宅宛如戰爭場面的槍戰,
足以堪稱當時暴力美學的極致.
至今仍難以有電影超越
 
最後他死去前帶著加上榴彈發射器的M16A1自動步槍,大喊著" Say hello to my little friend" 霸氣的死去.
這一喊,這句台詞成為影史經典.
 
死後的屍體掉落在意氣風發時送給自己的大字
 "THE WORLD IS YOUR"  這世界屬於你 之下
電影也跟著結束.
觀眾跟隨著電影, 見證到了一個虛構王國的興盛與沒落.
 
不單如此,這部片,充滿了激勵與極度寫實於資本主義下的台詞. 至今仍然回味無窮
比如 : 
       Lesson number one: Don't underestimate the other guy's 
        greed!
       Lesson number two: Don't get high on your own supply.
       第一課:不要低估別人的貪婪!
       第二課 :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
  
        Nothing exceeds like excess.
        沒有超過喜歡那都是多餘的
 
        if anything happens to that buy-money, 
        如果發生什麼事情了那要立即買貨幣    
 
        The only thing in this world that gives orders... is balls.
        世界上唯一對的事情就是掌控你的訂單 
          
        In this country, you gotta make the money first.hen when you get the money, you get the power.Then when you get the power, then you get the women.
        在這個國家你掌控了金錢就等於掌控的權利,你有了權利就會有女人
............................................................................................
 而一開始說提到的粗話,"片中出現了197次的FUCK" 
更是把髒話與劇情台詞合理巧妙的容為一體.
不但不會覺得低俗甚至加強了 Tony Montana一角的鮮明特色.
宛如"髒話與電影的藝術" 這樣的做法與能說的上是空前絕後了 .
 
片中並沒有太多80年代下較前衛且流行的音樂
(只有那首push it to the limit算是流行)
而是出現大量70年代FUNK音樂,
更將這部片充滿了濃濃的古巴以及加勒比海風情,
我想這是為了片中角色所設定的吧.
 
而不論是Tony還是Hancock.
片中出現的每一套服裝, 
何止充份的展現出了80年代的文化,
那剪裁與搭配更稱的上是前衛與時尚.
充分的展現出了當時的奢華與氣派.
光看服裝就是一種享受.
 
Scarface是改編30年代的同名經典電影,但完全走出自己的新生命,這是影史少見的
此片雖然沒有得到獎項的肯定,但卻創下了幾乎是稱為永恆經典的地位.
 
蜜雪兒菲佛,這位第一代蝙蝠俠電影中的貓女,
演出了美艷的Elvira Hancock,
她的美在鏡頭中彷彿永恆.
雖然她始終沒有得到奧斯卡獎項的肯定,
但大家永遠會知道她演出Tony Montana的女人, 
比起得過獎後就無法經過時間考驗而逐漸被觀眾遺忘的影后比,
這角色如同她的美成為了永恆的經典.
 
至於Tony Montana , 有別於教父中那謹慎冷靜又聰穎的麥可柯里昂,他充滿著狠勁,野心與霸氣.
艾爾帕西諾傳神的演技賦予這角色全新的生命 ,注入了靈魂. 
(此角色更讓他在2007年於美國電影協會AFI受頒終身成就獎時,George Lopez以模仿Tony Montana致敬,並稱此部為跨時代的經典。)
 
"Hey ! I'm no fuckin' criminal, man.I'm no puta or thief.I'm Tony Montana, a political prisoner from Cuba.And I want my fuckin' human rights, now!"
 欸! 我他媽的不是什麼罪犯!我不是小偷!我是東尼蒙大拿!
 我是古巴政治犯!我他媽的要人權!現在就要!!"
 
 一個
 擁抱美國夢
 擁抱資本主義
 象徵美國80年代浮華社會的經典之作:
 1983年 Scarface 疤面煞星
文章標籤

Phevos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片來源 cathplay & yahoo:https://tw.mobi.yahoo.com/news/%E4%BD%9C%E5%BC%8A%E8%AE%8A%E6%88%90%E8%B7%A8%E5%9C%8B%E7%94%9F%E6%84%8F-%E9%AB%98%E9%A1%8F%E5%80%BC-%E6%A8%A1%E7%8A%AF%E7%94%9F-94%E7%8B%82-064700492.html

FB_IMG_1501671434444.jpg1384319512

 
"未來是我們選擇大學,不是大學選擇我們。"  一部爛番茄影評100%的電影。
 
如果對諾蘭的電影沒興趣的話,還有一部好片也上映了。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還記得多年前的一部日本電影:"史上最大作弊戰爭"
當時這部電影在台灣引起了廣大的旋風。
 
作弊題材的作品在校園電影中並不難見,不論是寫實的,浮誇的,喜劇式的等等。
總是有著各種形式的呈現,比較之下,
每部作品中作弊占故事比重的多寡。
以及
誰的作品在作弊上,比較具有創意,原創性,或是相當程度的華麗和娛樂效果,
這就非常重要了。
 
泰國電影 :Bad Genius 模犯生
就是一部: 故事極具張力,作弊過程上不但有創意又華麗
甚至還夾帶著優雅。
不論故事及手法都非常具有原創性的的電影。
 
看過預告的朋友應該都會對這部片出現的作弊方式感到讚嘆。所以我就不多說了。
這部電影在劇情的敘述方式上也極具特色。
絕對不會讓正在上映的強作:諾蘭的,敦克爾克大行動專美於前。
 
時間架構下採用倒敘及推進方式進行。
現在 > 倒敘 > 故事發展。
(一開始是倒敘,但許多地方則是循序漸進的推演,再結合發展架構出故事的主體。
類似電玩女神異聞錄5的說故事方式。)
 
故事上拉掉校園劇裡常有的青春愛情元素,
把重點都放在幾個主題裡:
1.一個詬病的學校體制。
2.大家對於孩童學業的重視和未來期望的思想上。
3.貧富差距。
4.金錢與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上。
5.作弊,用作弊為主要元素來串起整個故事。
並用華力刺激的作弊畫面帶來十足的娛樂效果。
 
何謂詬病的學校體制:
學校的目的就是錢。(即是商業)
許多家長送錢到學校,這筆錢在任何學費之外。 
為了確保學校保障自己的孩子能在學校享受良好的教育環境。
如你不給金錢,沒關係。但有很多人還等著入學呢。
(讓我想到台灣的醫院,曾經有過有錢才有病床的事件)
 
大家對於孩童學業的重視和未來期望:
如同台灣的教育體制一樣,所有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就是讀書,上一流大學。
只在意成績。
這基本上沒有錯,讀書是很重要的。
但這樣的過度要求下,本質是否變了呢。
 
貧富差距:
這在所有的類型電影中都很常見。
而在這部片中,
貧富差距正是影響男女主角們逐漸改變價值觀的原因。
對於孩子來說,未來終究是看不見的,眼前的生活才事實。
 
金錢與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上:
當你身為一個乖乖牌,還是資優生,甚至有機會出國留學,只要好好讀書出社會就能有高薪。
但你知道家境不好,你知道,如果把作弊變成一個生意,還是一個有系統有規模的企業。
一次能賺20萬 ,60萬 ,100萬, 甚至1000萬!
你會怎麼選擇?
 
就是這部電影好看的地方,片中的作弊已經昇華到變成行業,成為絕對的資本家商業行為。
從一開始的鋼琴老師(作弊行業暱稱),專門處理在學校的考試,到拓展到海外考試STIC。
看到的不只是作弊的過程,更是系統化經營的商業頭腦。
 
比如要角之一的"派",辦了一個宛如蘋果發表會的作弊投資演說,參加作弊的學生宛如客戶,選擇要不要投資。(他幾乎當作自己是史帝夫賈柏斯)
以及出現拓展業務,計算營收,內部作業流程等企業化模式下的運作。
更從泰國作弊到跨海去澳洲。
實在非常讓人驚豔。
 
讓你不得不說:他們怎麼那麼聰明!
然後再回來稱讚這個編劇。
 
而四位要角,
單親的資優生:女主角"琳",多才多藝又優雅。
對於父親給了學校20萬獻金非常不滿。
 
擔心家中經濟的資優生:"班",為人正直,希望能拿獎學金好好讀書。
家境不好,更擔心家中的老式洗衣店會被時代淘汰。
 
開印刷廠的辣妹千金與只要能好成績就能在家予取予求的帥氣公子哥 :"葛瑞斯"與"派"
 
所有主要角色的個性,特色,和家庭背景上,都非常鮮明。
每個人各有各自合作大幹一票的理由。
讓觀眾很快的進入狀況和融入角色中。
 
拿一句安娜卡列尼娜的名言: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套用在這部片中來說幾乎也是能完全適用的。
 
在片中出現了很多古典音樂,尤其許多莫札特與貝多芬 的曲子。
甚至出現了貝多芬的經典遺作"夜后"
都讓這部電影充滿了文藝感,優雅感。
 
在不浮誇,看似不科學又合裡的作弊方式,配合著女主角的動作讓作弊增添了幾分的優雅。
所有的元素和呈現出的方式,
更讓這部片在世界上所有 "類型電影"中幾乎是原創的。
或許我可以更肯定的說:這的確是原創。
 
最後故事的結局,男女主角們後來的發展到底是怎麼樣,片中並沒有交代,而這就留給觀眾自己想像了。
因為這都不是重點。
導演要呈現的:就是所有事件的過程。
你們就好好享受這個故事吧。
 
整部片在作弊時所營造的刺激感與緊張感是非常好的,讓觀眾跟著一起擔心會不會被發現。
許多幽默橋段也很好笑,讓人放鬆。
故事有張力且引人入勝。
看著兩位資優生心境及思想隨著事情發展的轉換更是一大享受。
娛樂效果不輸充滿大量和爆破的商業大片。
 
最後我改編一個名言來為這部片的心得作結尾:
"教育體制下的人都是相似的,作弊的人各有個的理由"
 
一部爛番茄影評100%, 泰國破億票房的佳作 :
Bad Genius 模犯生
 
ps.
此片說是改編真人真事,但我沒有去查詢相關資料。
  • 比較重要的是,不得不說泰國人真的蠻漂亮的,本來認為葛瑞斯很正,不過女主角真的是越看越耐看阿。
文章標籤

Phevos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片來源 : https://m.youtube.com/channel/UCejUkq-KFF3Ay3KZgUemWMA

maxresdefault-4.jpg168564333

 
Atomic Blonde 極凍之城,它的主角不只是演員,還有柏林。
我相信,喜歡柏林的朋友很難不愛這部片,因為片中鏡頭下的柏林迷幻又性感。
 
喜歡John Wick的朋友千萬不能不看這部電影,因為這正是John Wick雙導演之一的David Leitch首次單獨執導長片。
 
如果你是喜歡莎莉賽隆的朋友,更不能錯過這部片了,這並不是莎莉賽隆第一次在電影中全裸並裸露兩點,也不是她在螢幕中的第一次女女戀。
但相信我,不論是片中的裸體,女女的床戲,乃至於拳拳到肉的動作場面,在這部戲的角色塑造之下,這絕對是她演出的電影中最迷人的。
 
柏林,在美蘇冷戰時期被分為東西德,
背後分別由,蘇聯控制東德,美,英,法控制西德。
 
用一道圍牆將這個城市一分為二,即為大家熟悉的:柏林圍牆。
 
"我們必須牢記一個重要的事實:東德和西德彼此相信對方,是因為我們手裡都有武器,我們有武器,又是因為我們彼此不信任。使東西方意見不同的不是武器本身,而是對自由的不同理解。"
“戈巴契夫總書記,如果你要尋求和平,如果你要為蘇聯和東歐尋求繁榮,如果你要尋求自由:就到這扇門來吧!戈巴契夫先生,打開這扇門!戈巴契夫先生,推倒這堵牆!"
-摘錄 1987年6月12日,雷根於柏林發表的演說。
 
1990年6月13日,柏林圍牆倒塌。
"但你以為故事就這樣嗎!錯! 故事不只有這樣。"
 
電影就從這裡的開始,敘述英國軍情六處的頂尖間諜蘿琳·布勞頓在柏林圍牆倒塌前夕,前往柏林執行樣秘密任務,找尋雙面間諜以及機密資料。 
而在她的身份曝光後,她又要如何自保呢,誰又是值得她相信的人呢?
 
故事架構很簡單,但此片完全有別以往的諜報片以及動作片,這是一部完全的類型電影。
什麼類型呢,就是導演強烈個人風格的電影。
 
如果你期望在片中看到龐大故事架構或是細膩到不行的劇情,還是從頭殺倒到尾,鮮血四溢殺無赦的大場面,那你可能就會失望了。
此部片要讓你感受的,是強烈的電影風格,以及莎莉賽隆和柏林的美。
 
在說風格之前,
先說說莎莉,在這部片中,柏林宛如她的時裝伸展台,在片中幾乎每一幕都是穿著不同套的時裝,配上大墨鏡與那頭金髮,實在讓我不得為她的霸氣臣服。
看她的服裝就是一個享受。
除了Burberry, Tom ford ,連在飯店的休閒裝扮都是穿英國潮牌Boy London啊。(其實那個年代沒有這個牌子也不太重要了,強調的是時尚。)
不過既然這是John Wick的導演執導的,殺神在片中每一幕都是帥氣的訂製西裝,莎莉在這部中每一套都是時裝,那也不奇怪了。
 
而她片中的美,是非常獨特的。
比如她的裸露,因為特務的身份遭遇許多嚴重的打鬥,裸體配著全身上下滿滿的瘀青,有一種說不出的美感。
除了裸體,有許多在飯店的鏡頭,她是穿著性感的內衣,讓她的身材一覽無遺。
不只如此,在打鬥上因為服裝關係,比如吊帶襪配著窄裙,讓她在一些打鬥上不時若隱若現的曝光,
配上著優雅俐落的動作實在非常迷人。
 
我非常喜歡她在這部片中的那頭金髮,是不是假髮我不知道,但是實在很好看。
 
至於和蘇菲亞(也就是金牌特務第一集的腳刀女)的床戲,再兩人勻稱身材下在床上交合,勾勒出女人美麗的曲線,雖然床戲不長,但對於喜愛莎莉賽隆的人來說,夠讓你融化了。
 
回到電影特色上,此部有著和John Wick相同的概念。
就是打鬥場面的流暢,動作的優雅,一氣呵成。
我相信很多人看到這樣的動作場面下巴都快掉下來了。
與John Wick的差異在於此部用拳腳多於武器。
 
在許多打鬥上是沒有配樂的,因為這更能強調出打鬥的真實感以及痛楚感。真實的槍聲,拳拳到肉的打鬥聲,配上四濺的鮮血,那畫面非常具有震撼力。
讓觀眾都感覺到痛!
尤其在公寓樓梯間打鬥的那場戲真的堪稱經典。
 
除了打鬥與服裝,此部在配樂與畫面上也是非常的迷人,在許多場景與劇情上用了大量的電子樂。
不只讓觀眾感到刺激與血脈噴張,更讓觀看此部片時彷彿置身夜店,實在很享受也真的很酷。
(頓時讓我想起柏林那一家全歐洲最有名的夜店,可是連瑪丹娜都被拒在門外的啊。)
 
而不論是白天與夜晚的柏林,還是莎莉賽隆下榻的飯店那霓虹燈的色調,柏林在導演鏡頭下的呈現是非常迷幻,迷人又性感。
配上戰後的市容,沒有高樓繁華的樣貌,完全展現出了那句名言:柏林很窮但很性感。
讓人看的實在著迷。
 
"I FUCKING LOVE BERLIN !!!"
我他媽的愛死柏林了!!!
一美(詹姆士麥艾維)最後這句吶喊實在太棒了。
 
你怎能不愛柏林呢,對吧。
 
除了景色,我也很喜歡片中呈現的質感與品味。
車子,服裝以及配件。
除了寶齊萊手錶(與John Wick同牌,不只錶面有特寫,因為劇情需要甚至連機芯特寫都出來了。)
其他是不是置入性行銷我不知道,但在畫面的呈現上是讓本片充滿了絕佳的品味。
或許在60年代說,片中的服裝剪裁太俐落了,那個年代的Burberry風衣沒有那麼合身,
那個年代也沒有Tom Ford的東西,出現墨鏡實在不合理,更不用說先前提到的Boy London或是出現的BMW重機了。
在這裡,合理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時尚與美感,那就對了。
(鏡頭一直Tag到的寶齊萊也是今年最新款啊XDD)
 
我還要再額外讚賞一個地方,就是片中女主角使用的手槍為PPK手槍,因為槍身小好攜帶,擊發快,所以不少特務都是配戴這把槍(比如007),也是二戰時期德國高階軍官的佩槍。
對於武器上的使用也不馬虎,不得不稱讚導演對於此部的用心。
因為很多電影就沒有那麼考究了。
 
而關於中文片名,急凍之城
我覺得翻的很好,因為不論是莎莉因為全身瘀血而泡在滿是冰塊的浴缸,莎莉的冷豔,冬天的柏林,還是美蘇冷戰時下的冷峻感,間諜與搭檔彼此猜疑的距離感,或是不時有搭配冰塊飲烈酒的畫面,都使這部片充份的讓觀眾感覺到冷。
 
至於裡面有很多演員,不只X教授一美與蘇菲亞還有許多要角,但我怎麼都沒有特別提到呢?
其實除了這兩位其他的角色戲份比重也不太多。
所以如同我說的,柏林與莎莉賽隆在導演的包裝下,此部片的重點光看這兩點就很值得享受了。
 
(莎莉賽隆為了這部片,她可是請了8位私人教練為她健身啊。
你也絕對無法想像莎莉賽隆多能打。)
 
最後,此部片還有一個特色,就是此部的劇情是以莎莉賽隆在偵訊時口述而來的。
也就是說,在觀看劇情發展的過程時不免會讓觀眾思考,到底什麼才是真的,誰才是內鬼呢。
莎莉說的是實話嗎?
我非常喜歡這樣的手法。與許多諜報片或是特務片相比,完全走出自己的風格,完全的類型電影。
 
此部片是改編自漫畫,漫畫我沒看過,但若拿來與前作John Wick做比較的確稍嫌不足,
流暢度與張力都不是那麼理想,故事結構上也比較鬆散。
但畢竟兩人執導與一人執導還是有差異,況且又是他的長篇處女作呢。
不過在動作,音樂與畫面上的表現依然是一絕,夠完勝許多電影了。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推薦這部電影:
Atomic Blonde 極凍之城,
去感受導演帶來的魅力吧。
 
 
文章標籤

Phevos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